English

三亚又见白鹭飞

1999-12-2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丁炳昌 樊云芳 我有话说

“白鹭又回来了!”这是日前三亚市的“新闻”。的确,记者在该市市区内的三亚河上,看到了一群群来自远方的白鹭,这种已经在三亚市久违的鸟类,重新回到这里,标志着这个脍炙人口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生态环境又上了一个台阶。

确实,在以生态立市、靠生态吃饭的三亚市,上上下下简直把生态环境看得像眼珠子一般,这种事例比比皆是:

——为解决困扰多年的城市污水排放问题,市政府放弃了利用市区河流为排放出口的方案,虽然增加了8000万元的投资,工期延长半年多,但保住了三亚市区的河流水质,保证了感潮河红树林景观的恢复和三亚河口附近珊瑚礁资源的再生,为三亚热带风情的全面恢复奠定了基础。

——在1992、1993年的房地产开发热中,三亚出售了大量成片的城区土地,致使城区一些地方绿化带过小。近几年,市政府下决心依法收回了162公顷超期不开发的土地,用于建设绿地广场、热带名花园、水上公园等生态项目;同时在全市建立了9个生态自然保护区,9个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45400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2.8%。

——80年代,亚龙湾出口处有采石场31个,由于乱采滥挖,山体破坏严重。1998年,市政府决定对被破坏的72110平方米山体进行整治恢复,把任务分解到各单位进行立体绿化,共种上爬藤植物10200株,大叶相思树40000多株。现在,经过多方面开发的亚龙湾已经成为三亚市最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南山文化旅游区更是三亚市再造生态的大手笔。这片山海相连的土地,曾经是热带雨林的典型样地,山上古木参天,常年云雾缭绕,但经过70、80年代的乱砍滥伐,好多地方已经成了荒山秃岭,雨量减少,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从1996年起,三亚市先后投入3亿多元,除封山育林外,还移植进去大树1万多株,种植小树几十万株,草皮30万平方米,硬是人工再造了一个绿树成荫、花香鸟语的生态环境,现已成为三亚市生态旅游的新品牌。

走在三亚市的大街小巷,你看不到工业污染,因为3年来三亚市已对现有的工业污染源全部进行了治理,污染物排放量达标率100%;站在三亚市区放眼了望四周的群山,你看不到一块荒坡,因为三亚市已经绿化了所有的山岭,全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4%;走出市区来到农村,你看不到水土流失的农田,因为全市94.8%的农田受到了森林的保护,相反,你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生态农业工程:田独芒果种植示范场,宝生农业庄园,千驹热带水果种植基地,鲍鱼养殖基地……

把经济工作的立足点向资源保护、环境优化、生态建设转移,打生态建设的牌,走生态建设的路,吃生态建设的饭,发生态建设的财——这就是三亚市的总体发展思路。

今天的三亚市天蓝水碧、林木葱茏、鲜花盛开、环境优美,生态建设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全国生态示范区的一类标准,日前获我国首批“国家生态示范区”称号。更可喜的是,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的改善,带动了全市生态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从1996年至1998年,三亚市不仅填平了前些年泡沫经济产生的窟窿,而且还实现了7.7%的平均增长率,其中1998年的增长率达到10.1%,首次超过了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3年内有近4万农民脱贫,占贫困人口总数的69%;而今年1-11月的情况又好于去年,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税收已占了全市税收的71.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